我院志愿服务工作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和院党委的悉心指导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文明实践、完善志愿服务制度的重要精神以及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将志愿服务融合、嵌入“大思政课”建设,构建管理、招募、培训一体化联动的“3+3+3+N”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基层志愿服务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认识国情民情、践行青春使命、彰显青春力量。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构建“团委统筹+指导老师牵头+骨干队伍联动”三级管理模式。学院团委书记担任总负责人,制定《伟德bevictor中文版志愿服务管理办法》;院团委增设科技部,3名团委委员分别负责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相关事宜的立项动员、协调策划和总结宣传,每季度召开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统筹资源对接与项目规划。配备6名专职指导老师分别对接5支骨干队伍,提供专业指导与安全保障,年均投入指导时长超500小时。各志愿服务队分设学生队长1名、副队长2名,选拔志愿服务时长超200小时、责任心强的学生党员、团员担任,每个团队下设活动策划、宣传联络、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形成“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构建“自愿报名+学院选拔+岗前培训”三级招募模式。学院建立研究生志愿服务群,选派专人负责学院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员安排和考勤等工作,优先吸纳理论功底扎实、有志愿服务经验和专业特长的学生,2024-2025学年新增志愿者125名,均通过“志愿精神+专业技能+安全规范”三重考核。设置“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将志愿服务过程量化考核,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入团入党和奖助评优的重要参考。
构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实战演练”三级培训模式。基础培训覆盖志愿礼仪与规章制度,专业培训由学院教师、合作单位专家讲授党建宣讲技巧、乡村调研方法、跨文化沟通等内容,年均开展培训12场,覆盖志愿者400余人次。学院将志愿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所学、实践所悟转化为科研项目。
二、拓展服务领域,打造品牌项目
学院组建“中国结”志愿团队、红“蕴”乡居公益服务队、智红渭来志愿服务队、“用心扶贫用行济困”服务队、基层党建服务队5个志愿服务团队。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两大主线,本年度建成3个优质基地并开展常态化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
红“蕴”乡居公益服务队于2025年7月在西安市鄠邑区西涝峪口村挂牌成立基地,与该基地深度绑定,构建“需求对接—精准服务—反馈优化—迭代升级”的长效共建机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了“红色文化+产业赋能”志愿服务模式。团队深入调研村葡萄种植、蜂蜜产销等特色产业,形成《秦巴山水拓富路——鄠邑区富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为村民提供切实可行的产业优化方案。

我院在西安市鄠邑区西涝峪口建立基地
智红渭来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在渭南市临渭区渭南红色地下交通站基地、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鲁坡村平朝工委纪念馆建立基地,该团队通过志愿服务纽带,将红色文化与党建引领贯通、与产业发展融合、与旅游业态联动、与教育场景结合、与乡风文明契合,推动“产学研创展销”一体化发展,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旅游赋能—教育浸润—乡风塑形”的闭环,为村民提供切实可行的产业融合发展方案。

我院在渭南市红色地下交通站旧址建立基地

我院在渭南市中共平朝工委纪念馆建立基地
三、坚持多元赋能,彰显服务价值
学院始终将校级及以上志愿服务赛事、社会实践活动等作为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深度整合五支骨干队伍的专业特长、实践经验与资源优势,通过常态化开展专题研讨、邀请赛事评委与行业专家精准指导、结合服务场景开展实战演练、对标获奖案例优化项目设计等多维度举措,系统打磨兼具创新性、实效性与示范性的优质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各团队积极以赛促建。2024年9月至今,志愿团队斩获校级及以上奖项9项,主要包括: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银奖、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西安市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2025年,我院有4支队伍在学校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奖,2支队伍继续推荐参加省赛。

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银奖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

西安市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各志愿服务团队的务实服务与专业担当收获了服务对象与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累计收到来自雁塔区漳浒寨街道办、金域牟嘉等社区、鄠邑区西涝峪口村村委会、科大讯飞等合作单位的各类感谢信8封、实践成果采纳证明6份、长期合作协议5份。各团队志愿服务成效获得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与深度报道,2024年以来累计斩获11篇权威媒体报道,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平台联动扩散,总传播量超5亿次,累计覆盖社会公众、高校师生、基层工作者、青少年群体等不同受众,有效扩大了志愿服务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

志愿服务活动新闻报道一

志愿服务活动新闻报道二

部分采纳证明

文旅产业合作与服务

“中国结”志愿服务队2024年入选陕西青年志愿者协会

基层党建服务队获评2024年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团中央通报表扬)
伟德bevictor中文版志愿服务组织将以“品牌化、专业化、协同化”为目标,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聚焦基础夯实与质效提升,加大志愿服务个人和志愿服务项目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力度,新增特色主题基地并优化现有服务场景,打磨核心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专属品牌IP以提升辨识度,以品牌引领拓展服务生态,真正实现“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的双重目标。
排版:赵越
校对:厍琳
审核:王梦 王莹 陈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