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PARTY BUILDING TRENDS
人才培养

【社区理论学习班】第二期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小组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来源:学生工作 编辑: 段兆旭 发布时间:2025-11-10

11月6日下午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小组在11号楼“一站式”学生社区3层党团活动室和综南楼911报告厅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学习会。本次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小组组长集中领学,第二阶段小组成员进行研讨。

会议伊始,小组成员裴泽宇领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内容,并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生态文明部分谈了学习体会。她谈到,全会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为青年学子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清晰指引。“生态文明建设并非遥远的政策表述,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从校园生活看到的点滴变化,如垃圾分类、新能源充电桩的普及,体会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党带领人民破解发展矛盾的生动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她认识到生态理念的传播需要扎根现实,作为未来的思政工作者,应致力于“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案例,让生态价值观落地生根”。她承诺将从论文减耗、低碳出行等小事践行生态责任,展现青年担当。

随后,小组成员朱娟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的部署与陕西实践,分享了学习体会。朱娟强调,全会的战略部署为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理解思政教育价值指明了方向。民生建设是思政教育“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的生动体现。陕西将“共同富裕”融入中小学课堂,用“家门口的学校变好了”等身边事,让学生读懂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民生建设从来不是‘独角戏’,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群众从实惠中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此外,陕西的就业政策、合作社分红等实践,都可以是思政课讲清“社会流动”与“公平正义”的鲜活载体。作为马院青年,我们应在乡村振兴等实践中贡献专业智慧,践行“理论武装+实践扎根”的理念。

祁佩瑶同学分享了她关于国家治理与民生保障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她指出,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系统性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为全体奋斗者描绘了一幅清晰而温暖的民生蓝图。她认为,从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到构建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这一系列具体部署都彰显了治理为民的温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她呼吁道,“积极主动地在自身所在的领域投身于公共服务与社会建设。”无论是参与社区治理、投身志愿服务,还是在专业岗位上创新服务模式,都是在为“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贡献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共同将宏伟蓝图转化为人民群众可知可感的生动现实。

段兆旭同学从制度优势与文化自信的视角,分享了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思考。她谈到,全会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不仅是一条绿色转型之路,更是一场深刻的发展观革命,为青年学子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切口。“全会精神启示我们,中国的生态治理彰显的是一种独特的制度效能。”她指出,无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还是“河长制”“林长制”所形成的严密责任体系,都体现了我们国家“全国一盘棋”的统筹优势与“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最后,她呼吁青年一代:“我们的担当,在于成为这种制度优势的阐释者与践行者。”通过学术研究揭示中国生态治理的内在逻辑,或在日常中以身作则,都是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贡献青年力量,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篇章。

排版:同若怡

校对:韩小丫

审核:王梦 王莹 陈文林